黄山软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解决方案是基于黄山市政企协同创新机制孵化的标杆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由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联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团队共同研发,通过整合本地政策数据库、行业生产数据模型与AI算法,为企业提供从决策支持到生产优化的全链条服务。其特色在于将产业政策解读、行业专家经验、企业业务场景三者深度绑定,形成可落地的数字化应用生态。
在具体功能布局上,该系统构建了"智能中枢+垂直场景"的双层架构。智能中枢依托天翼云算力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清洗与知识图谱构建,垂直场景则覆盖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黄山市支柱产业。例如在茶产业中,平台通过自动化生产线数据采集,帮助谢裕大茶厂实现每日22万斤鲜叶加工量的精准品控;在机械制造领域,则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设备故障预警、能耗管理等轻量化应用模块。
该解决方案采用"云平台+本地化部署"的灵活模式。对于规上企业,可通过政务云专区申请私有化部署,工程师团队将上门完成设备联调与知识库定制,部署周期约5-7个工作日。中小企业可直接访问黄山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云端注册,新用户可领取30积分的体验套餐,完成企业资质认证后即可开通基础功能模块。
操作界面设计遵循"三步走"原则:首屏集中展示政策匹配度、产能健康度、供应链风险三大核心指标;二级菜单按"生产管理-质量管控-经营决策"的业务流分层;特色功能如AI政策解读助手支持语音交互,企业主可通过自然语言查询最新补贴申报细则。平台还提供定制化看板功能,某建材企业反馈通过可视化看板使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40%。
在装备制造领域,某汽配企业接入系统后,通过设备OEE(全局设备效率)分析模块,识别出16%的隐性停机时间,经产线重组后年度产能提升2300万元。平台搭载的DeepSeek预测模型,在2024年原材料价格波动期间,帮助87%的用户实现采购成本优化,平均降本率达12.6%。
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尤为显著。通过"茶产业大脑"系统,36家茶企实现鲜叶交易全程扫码溯源,5万斤茶叶流转数据实时上链。谢裕大茶厂应用AI品控系统后,特级茶出品率从68%提升至82%,包装损耗率下降9个百分点。端通过产业地图模块,精准识别出34个产能过剩区域,引导茶农改种高附加值品种。
平台构建了"云网端"三级防护体系:云端采用量子加密传输技术,日均拦截网络攻击2300余次;工厂端设备接入实行白名单认证机制,200余家企业的3800台工业设备已完成安全改造;终端应用引入动态令牌验证,关键操作需经"主管+系统"双因子认证。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响应服务,2024年系统可用性达99.97%,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缩短至43分钟。
数据治理方面严格遵循《安徽省工业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建立独立的数据沙箱环境。某食品企业案例显示,其核心配方数据经脱敏处理后,既可用于AI质量预测模型训练,又确保原始数据物理隔离。平台还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操作留痕,满足上市公司的合规审计要求。
当前系统已接入上下游服务商217家,形成涵盖物流、金融、检测的数字化生态圈。2025年将重点开发"数字孪生车间"模块,通过在虚拟空间复现真实产线,帮助企业开展零成本试产。计划投入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育30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目标带动80%规上企业实现产线智能化改造。
针对中小企业需求,平台正在测试"即插即用"智能终端。该设备集成边缘计算能力,可快速对接老旧设备,某包装厂仅用3天就完成12台1990年代进口设备的数字化改造。未来还将开放API接口,与主流ERP、MES系统实现数据互通,构建完整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